![]() 一种填充建筑垃圾的鱼礁装置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填充建筑垃圾的鱼礁装置,涉及人工鱼礁技术领域,包括多个立柱和填充空间,所述填充空间设置于所述多个立柱的顶部。将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金属放置于鱼礁框架内,作为人工鱼礁投放于海洋牧场海域,变废为宝,既解决了建筑垃圾处理问题,又能起到人工鱼礁的鱼类诱集作用,达到保护和修复渔业资源的作用。 公开号:CN214339440U 申请号:CN202022963475.4U 申请日:2020-12-10 公开日:2021-10-08 发明作者:杨晓龙;杨超杰;童玉和;殷浩;朱凌蝶 申请人: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 IPC主号:A01K61-73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鱼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填充建筑垃圾的鱼礁装置。 [n0002]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也同时快速发展,相伴而产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中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1/3以上,而我国建筑垃圾的主要处理方法是将其填埋地下,随意的堆放容易产生安全隐患;长期的放置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并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空气质量,并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随着城市建筑垃圾量的增加,垃圾堆放点也在增加,导致垃圾堆放场的面积逐渐扩大,占用土地,较小的碎石块也进入附近的土壤,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的生产力。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市容环境面貌,关系着城市功能的发挥和完善。 [n0003]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填充建筑垃圾的鱼礁装置,使建筑垃圾中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金属得到有效利用,又能起到鱼类诱集作用,其结构简单,实用性高。 [n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n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填充建筑垃圾的鱼礁装置,包括多个立柱和填充空间,所述填充空间设置于所述多个立柱的顶部。 [n0006] 可选的,所述填充空间的中部设置有上下贯穿的通道。 [n0007] 可选的,所述通道底部设置有柱形结构。 [n0008] 可选的,所述柱形结构包括十字交叉的柱体,所述柱体的端部与所述通道的边缘或角相连接。 [n0009] 可选的,所述填充空间包括内壁和外壁之间的空间。 [n0010] 可选的,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共同围成回字型结构,所述回字型结构顶部敞开。 [n0011] 可选的,所述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孔洞,所述多个孔洞均贯穿所述外壁。 [n0012] 可选的,所述内壁与所述外壁之间设置有多个隔断,所述隔断将所述填充空间分隔成多个独立的容纳腔。 [n0013] 可选的,所述多个立柱包括多个内立柱和多个外立柱,所述多个外立柱设置于所述填充空间的底部周围,所述多个内立柱设置于所述填充空间的底部靠近中央。 [n0014]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n0015] 本实用新型中的填充建筑垃圾的鱼礁装置,将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金属放置于鱼礁框架内,作为人工鱼礁投放于海洋牧场海域,变废为宝,既解决了建筑垃圾处理问题,又能起到人工鱼礁的鱼类诱集作用,达到保护和修复渔业资源的作用。 [n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填充建筑垃圾的鱼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n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填充建筑垃圾的鱼礁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n0019] 附图标记说明:1、内壁;2、隔断;3、填充空间;4、外壁;5、孔洞;6、外立柱;7、内立柱;8、柱形结构。 [n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21]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填充建筑垃圾的鱼礁装置,包括多个立柱和填充空间3,所述填充空间3设置于所述多个立柱的顶部。 [n0022] 于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填充空间3包括内壁1和外壁4之间的空间,内壁1和外壁4共同围成一回字型结构,所述回字型结构顶部敞开,回字型结构的中部设置有上下贯穿的通道。通道为矩形通孔。 [n0023] 所述外壁4上设置有多个孔洞5,所述多个孔洞5均贯穿所述外壁4。 [n0024] 所述内壁1与所述外壁4之间设置有四个隔断2,所述隔断2将所述填充空间3分隔成四个独立的容纳腔。 [n0025] 所述通道底部设置有柱形结构8。所述柱形结构8包括十字交叉的柱体,所述柱体的端部与所述通道的角相连接。 [n0026] 所述多个立柱包括四个内立柱7和四个外立柱6,所述四个外立柱6设置于所述填充空间3的底部周围,所述四个内立柱7设置于所述填充空间3的底部靠近中央。 [n0027] 将建筑垃圾中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金属放置于填充空间3,通过外立柱6和内立柱7支持建筑垃圾的重量,防止装置下陷和底部过重断裂;隔断2的存在即增加鱼礁的空间结构又能提高建筑垃圾填充空间3,外侧的孔洞5提高了礁体内部与外部的水流交换能力,增加内外通透性,能够起到良好的诱集作用;内壁1围成的孔洞5结构增加礁体上下的通透性,使其水流得到很好的交换,而底部的十字交叉的柱形结构8增加了整个礁体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n0028]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n0029]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
Claims (8) [0001] 1.一种填充建筑垃圾的鱼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立柱和填充空间,所述填充空间设置于所述多个立柱的顶部;所述填充空间包括内壁和外壁之间的空间。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建筑垃圾的鱼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空间的中部设置有上下贯穿的通道。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填充建筑垃圾的鱼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底部设置有柱形结构。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填充建筑垃圾的鱼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结构包括十字交叉的柱体,所述柱体的端部与所述通道的边缘或角相连接。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建筑垃圾的鱼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共同围成回字型结构,所述回字型结构顶部敞开。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建筑垃圾的鱼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孔洞,所述多个孔洞均贯穿所述外壁。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建筑垃圾的鱼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与所述外壁之间设置有多个隔断,所述隔断将所述填充空间分隔成多个独立的容纳腔。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建筑垃圾的鱼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立柱包括多个内立柱和多个外立柱,所述多个外立柱设置于所述填充空间的底部周围,所述多个内立柱设置于所述填充空间的底部靠近中央。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10017911B2|2018-07-10|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barrier system capable of prolonging breakthrough time of leach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4878739B|2017-05-10|可横向连接塑料排水板的排水体组件及其施工方法 CN205475201U|2016-08-17|用于施工钢板混凝土地连墙的装置 CN214339440U|2021-10-08|一种填充建筑垃圾的鱼礁装置 CN2903987Y|2007-05-23|盐岩裂隙渗流-溶解耦合试验装置 CN201660852U|2010-12-01|利于动物通行的涵洞 CN206362675U|2017-07-28|渗透变形试验的现场原状样结构 CN106256963B|2018-12-18|模块化生物透水坝及其施工方法 CN106149751A|2016-11-23|利用生石灰砖碴挤密桩加固房屋建筑地基的方法 CN211735347U|2020-10-23|电渗井点配合井点降水的泥浆固化处理装置 CN100595390C|2010-03-24|建筑垃圾挤淤河塘回填方法 CN200964712Y|2007-10-24|疏风墙 CN107882161B|2020-09-01|一种压裂软体罐及其施工方法 CN105350637B|2017-07-07|城市绿地地下雨水调蓄装置 CN206438474U|2017-08-25|强湿陷性黄土筑抗强酸溶液坝结构 CN106245677B|2018-06-26|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 CN110660306A|2020-01-07|能够模拟锤击振动及流水对岩溶塌陷造成影响的实验装置 CN109577353A|2019-04-05|一种预制再生骨料混凝土降水井管及其施工方法 CN209179042U|2019-07-30|一种具有螺旋状通孔的群桩基础 CN106049508B|2018-01-16|一种坑塘型洼地土石方填筑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2023185U|2011-11-02|一种混凝土管桩 CN108346363A|2018-07-31|一种模拟地下水回灌井的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8055777U|2018-11-06|一种阻挡固化污染土重金属离子扩散的路基结构 CN208792356U|2019-04-26|一种具有星状通孔的群桩基础 CN106320495A|2017-01-11|用于增大地表水下渗量的装配式渗井及施工方法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963475.4U|CN214339440U|2020-12-10|2020-12-10|一种填充建筑垃圾的鱼礁装置|CN202022963475.4U| CN214339440U|2020-12-10|2020-12-10|一种填充建筑垃圾的鱼礁装置|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